冬季中醫養生小知識點分享
更新時間:2016-01-26
點擊次數:1314
*,冬季的氣候特點為“寒”,此時人體為抵御嚴寒,需要儲存更多的能量和營養物質。
冬天季節比較特殊,而在這個季節是適合儲存能量,強身健體的季節,很多人會選擇在這個季節滋補身體,讓身體變得更加強壯,而通過了解一些冬季中藥養生小常識,可以讓效果更佳。從中醫養生的角度來說,在冬季要食用一些溫熱松軟的食物,而切記不要食用一些陰寒濕冷的食物,在這一方面身體上要多加注意。
1.冬季養腎。腎是先天之本,是人的原動力,對人整個身體器官運作起著極大的作用。冬季,人體陽氣內斂,人體的生理活動也有所收斂。此時,腎既要為維持冬季熱量支出準備足夠的能量,又要為來年貯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時養腎至關重要。飲食上就要時刻關注腎的調養,注意熱量的補充,要多吃些動物性食品和豆類,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狗肉、羊肉、鵝肉、鴨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紅薯、蘿卜等均是冬季適宜食物。
2.冬天多吃苦味,少咸味,在冬季,腎臟的表現一般都偏往,如果在飲食上味道比較咸的話,腎氣會更旺,從而極大地傷害心臟,使心臟力量減弱,影響人體健康。因此,在冬天里,要少食用咸味食品,以防腎水過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補益心臟,增強腎臟功能,常用食物如:檳榔、橘子、豬肝、羊肝、大頭菜、萵苣、醋、茶等。
3.冬季進補:俗話說,“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從這句話可以知道,冬季是儲存能量非常重要的時節,是機體能量的蓄積階段,對于身體虛弱的人是進補的好季節。小兒內臟嬌嫩、易虛易實,飲食又往往不知節制,以致損傷脾胃,其在冬令的補益,當以健脾胃為主,可食茯苓、山楂、大棗、薏仁等。而青年學生日夜讀書,往往休息睡眠不足,心脾或心腎虛,其在冬令的補益可選用蓮子、首烏等。不少中年人身負重任,不注意休息,而導致氣血耗傷,故冬令補益以養氣血為主,可食龍眼肉、黃芪、當歸等。
4.冬季老年人養生,老年人本身體質就偏弱,容易出現一些疾病,再接上冬天的季節異常,故老年人冬令必須進補。老年人無病時,可選用杜仲、首烏等。若有病,則必須辨證進補。進補是為了調節身體的各種機能,使身體更健康,但如果進補過偏,則補而成害,使機體又一次遭遇損傷。例如,雖為陰虛,但一味大劑養陰而不注意適度,補陰太過,反而遏傷陽氣,致使人體陰寒凝重,出現陰盛陽衰之氣。所以進補要補宜適度,適可而止。
中醫養生主要有以下幾點知識:
1.調節飲食:脾胃是后天之本,若飲食不節制,會輕易傷到脾胃,容易造成多病早衰。
2.經常運動: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經常保持運動可以使人們保持經歷充沛,達到身強體壯的效果。
3.多吃良藥:良藥對人們治療疾病、延年益壽有著神奇的功效。
4.溫順性情:保持良好的心態、平和的性情對于自己的心態和身體都有莫大的好處。
5.適飲藥酒:藥酒往往可以幫助人們排除煩躁的思緒,同時還可以提高睡眠質量。
6.均衡營養:平時飲食盡量做到面面俱到,葷素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