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基因編輯研究合乎情理
更新時間:2016-04-25
點擊次數:1516
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有著巨大的價值”,可以幫助解決重要科學問題,盡管臨床上使用該技術仍存在一些顧慮,但應當推進相關研究,一個頗具影響力的生物組織近日在聲明中稱。這個名為欣克斯頓小組的組織包括來自8個國家的成員,該組織呼吁進行更多公共討論和更審慎的政策,管理在胚胎研究中利用基因編輯技術,但該組織總結認為,類似研究的發現可以深入洞察人類早期發育和疾病,因此在倫理上合乎情理。
讓科研人員編輯活體細胞基因的新技術已經成為生物學家掌握的一件強有力的工具。然而,這項技術卻引發了新的倫理問題,即以這種方式改變人類基因可能會遺傳給后代。今年4月,中國科學家發表了首篇描述在人類胚胎中使用的一種稱為CRISPR/Cas9的基因編輯技術。相關研究并未*成功,僅在54例成活胚胎中制作出了4例希望改變基因的胚胎。這項技術還介紹了一種新的、未曾預料到的突變。但是這項研究在科學界引起強烈爭議,一些人對發表該成果的期刊也作出了強烈批判。
事實上,在上述文章發表之前,科學家和生物論理學家已經在呼吁對這項新技術引發的問題進行更多討論。2006年成立的欣克斯頓小組旨在解決圍繞干細胞、倫理和法律的問題。在近日舉辦的會議上,來自加拿大、英國、美國、意大利、德國、墨西哥、以色列和荷蘭的22名欣克斯頓小組成員討論了在人類細胞中、尤其是胚胎中使用基因編輯技術的科學和倫理問題。
他們在9月9日公布的一項共識聲明中表示,任何利用該技術誕生后代的做法都是不成熟的。但是科學家需要在實驗室中通過人類胚胎研究檢測它們,從而發現該技術在使用中是否可以變得更加安全、有效。而實驗室研究還有助于回答人類發育初期以及精子和卵子細胞發育的重要問題,該小組成員之一、倫敦弗郎西斯·科瑞克研究所發育生物學家Robin Lovell-Badge說。